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刘朴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南山堂随笔

2012-12-19 09:11:47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刘朴 
A-A+

  线和笔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十分重要,也是所有中国画的基本表现手段,在中国美术史上很少有是大画家而书法很差的,尤其明代之后,董其昌、文徵明、石涛、吴昌硕;近现代的黄宾虹、齐白石;当代的李可染、陈子庄……

  书法的修养对于一个写意画家就更是重要,笔墨在宣纸上的所有起伏、停顿……都可能与你的作品的品味息息相关,所以,我也一直用书法的审美价值来比照中国写意画中的笔墨精神。

  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不少至今仍然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在山水画中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巨然的《层岩丛树图》、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王蒙的《青卞隐居图》、沈周的《庐山高图》等等。这些绘画巨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内心惊叹大师们的艺术修为和丰富的绘画表现手段,而更多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还能读到他们平和宁静的心境。在当今以经济为目的的艺术市场中,这种心态更是难以寻找。

  真感谢当代科技的发达,那些深藏于海内外博物馆或偶尔才能在故宫亮亮相的中国传统绘画珍品,现在居然可以通过“二玄社”这些先进的复制机构将它们像原作一样的带到我们的面前,甚至可以长时间的保留,让我们更有机会深入的研究和学习。在我学画的少年时代,不要说家徒四壁,哪里见过这么好的原作,就是印刷品也从没看仔细过(因印刷太差),所以,每站到这些画前,内心都要产生强烈的震动。真后悔过去看到的欺世之作或实用绘画太多。其实绘画哪有新旧,只有好坏,就像一锅老汤,煨的时间长了,有了深度,才能让人品出它的味道。

  才学了几天画,有的人就成天谈新论旧,其实根本上是很无知的表现。真正一件作品想在表现力上突破,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长时间的修炼和思考。山水画的创作,不仅仅只需要一个好的创作意识,而且要有相当的笔墨功夫和具体的表现技巧:从大的结构到细部的刻画,尤其是巨幅作品,无不付出画家巨大的心血和时间。有时,哪怕是一张简笔的小画,内行也能从中看出作者的功力与境界。

  当前中国山水画坛,最多常见速成之作,有人说这一现象或许与董其昌所提倡文人精神有关。我言非也。董其昌提倡的文人精神其实与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没有矛盾,他的目的是指画贵在作者的修养与个性,以为随便胡来几笔,提几行字就可以算是“文人画”的人,有时,我真想问一问,这位作者自己实实在在读过几本圣贤书。

  要解决山水画作品实用性和粗制滥造,必须从心境入手。时下中国正逢盛世,不愁温饱,慌什么,忙什么?最好用画十张画的时间(或更多)去画一张画。这样的作品或可使自己比较满意一点。最后也才可能有机会去感动别人。

  我们这一代经历很丰富,亲眼看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且有幸见证了中国经济改革在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回到个体的社会分工,好好看看自己,也不过是个画画的嘛。在以前那个时代,想要搞专业,谈何容易。无论是社会政治活动或实用性的美术工作,都得花去自己很多创作以外的时间。现在国力强大了,文化兴旺了,分工也更明确了,国家有人管,其它事有人做,我们最主要的责任可能也就是把画画好吧。尤其是对于到了有一点年龄的画家,最多只能占到一头,即便如此,还不知你能活多久,身体有多好,才智有多高。全身心的努力,还未必能成气候,所以,还是好好画吧。

  是不是陈丹青说过一些艺术是泡沫?不过,我却以为这句话很中肯。如果不把艺术的自身规律把握好,那些作品事后一定会被人遗忘。即使是现在市场好的不得了的。

  我最怕读到为那些尚且在世而且不算很老的人所作的传记,更怕读到那些已远远超过了对历代大师的崇拜而出现的对时下某些画家的溢美之词。其实,活着的画家很难定论。记得民国时候在北京或我省都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最后呢,重要的美术博物馆或中国美术史里却总找不到他们作品的身影。谁见过范宽?谁又见过石涛?提到他们时我们总会立即肃然起敬,而且发自内心,因为他们的作品经过了若干年后仍然使人感动。

  “中国山水画”绝不等同画风景,古人有可游可居之说,而我更看重其中的可读性。因为“山水画”的目的不仅只是表现对象的形式或环境,可贵之处在于画家通过表达他们的个性发挥。并且只有通过作者的独特理念和深厚绘画功力的有机结合,才能让手中之画最后成为一件具有新意的艺术作品。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刘朴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