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美术理论家、中国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克先生为刘朴小画幅山水作品展录制祝贺视频
祝贺视频·文·孙克
刘朴是个很有才华的山水画家,他成名很早。四川省诗书画院成立的时候他已经是画院的专业画家了。这次他在都江堰开的个人画展,我不能到场了,在这里表示一下祝贺吧。表示祝贺,祝贺画展成功!刘朴在山水画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他对巴山蜀水是很有情感的。作为一个画家,在四川这样到处都是风景优美的地方居住,可以说是天然的一个优势。黄宾虹先生到过四川,他在青城山住过,启发了他画比较重的那种山水。他曾经说过: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其实,讲的应该说是四川的山水。
观荷·2021年·25.7cm×18.6cm
暮色西岭·2021年·22cm×14.4cm
刘朴先生年轻的时候经常能够见到陈子庄先生。我觉得他的艺术还是受到陈子庄的影响比较多。为什么呢?陈子庄在山水画方面特别有个人的风格和追求。非常的简练,笔墨都非常的独特。而且他笔下的山水都是他陈子庄自己亲自体会过的。拿到山水画界里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我觉得陈子庄的艺术应该有一个非常好的继承和发展。刘朴的山水画我觉得还是从陈子庄的艺术中吸取了很多好的,这个独特的东西。比如,非常之简练,非常之个性化。那他这次展览是以“舒怀”为主题,这就是山水画家一种最高的境界。不是简单的把真山水照搬到画面上来,而是要通过笔墨的风韵,通过画家对山水的一种理解,一种晕染,培植出一种新的感觉来,表达出文人的一种独特情怀。我觉得这是一个山水画家能够成功之处。
松亭·2017年·22.6cm×14.2cm
松寺图·2021年·35cm×18.6cm
当大家都画得很大,很满,似乎只有需要花大功夫才能画出一张画来的时候,为什么刘朴画得很简练,很单纯,很随性,也很自然。这就是内心的一种功力,笔墨下的功夫,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这也是陈子庄艺术的一大特点。非常简练,非常富有诗意,非常主观的情感的书写。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的境界。画面小,但境界很大,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画家追求的。这也是我们传统艺术中很难得的精神。它不是我们自然山水中的照抄、照写、照搬,这应该是通过艺术创作而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春闹草堂·2019年·28.6cm×10.2cm
松山观瀑·2019年·25.8cm×14cm
我觉得刘朴的这一大批作品是他的一个探索。虽然,它们看上去若不经意、寥寥几笔,他笔下的那些树木,那些山水,那些亭台楼阁似乎都画得很简单,很不经意的,但实际上是一种创作的非常用心,非常巧妙的处理。所以他的艺术有独特性,这是很难得的。
松溪归舟已近晚·2019年·34.7cm×118cm
乡趣·2021年·24.7cm×34.2cm
荷塘清气·2021年·27.5cm×21.2cm
我祝贺刘朴的艺术还要有更好的发展。当然,他也很善于画大作品,画大画,画很有气势的大画。这就是画家的另外一方面了。这次他告诉我是小画居多,我觉得在这个时候用小画画大的天地,画大的意境、境界,我觉得这更加难得,未尝不可以这么说。这是一种很大胆的尝试,给我们很多启发,谢谢。
草堂盛夏·2021年·28.4cm×23.4cm
空灵·2021年·27.6cm×11.8cm
松韵·2011年·25.8cm×17cm
凌烟·2021年·54.8cm×25.8cm
茅屋山岚入·2019年·46cm×35cm
四川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维微先生为刘朴先生小画幅山水作品集作序
独看烟波一叶舟·文·维微
青城宜居,川西平坝无人不晓。成都出城三百六十度,唯正西及西北约六十度,当得起俗称的“上风上水”。从空中俯瞰,青城、鹤鸣、鸡冠山,皆为岷山山脉前出成都平原的连绵群峰;岷江水系不仅是水资源宝库,其流经之谷也是古蜀先民由高地向低地迁徙、繁衍的发祥之地。简而言之,此地不仅蕴藏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脉,也潜含古蜀文明及道教文化的血脉。
晨曲·2021年·20.3cm×17.5cm
晨阳·2021年·21.2cm×23.1cm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山水画的哲学底蕴,则主要是道家的,它敦促人们放逸身心,顺应造化,重返浑朴。
绘画素以技巧见称,然绘画史上几乎所有重大的成就,都不是纯技巧的堆砌。今天在此展示的画幅,绝非现实场景的营构,而是有类于古代文人“墨戏”式的闲笔,那小幅纸面上的山川,仿佛蕴涵着宏大的宇宙韵律。
巴山夜雨涨秋池·2020年·17.6cm×19.6cm
春润草堂·2021年·42cm×31cm
画幅上的色撞墨突,是作者生命冲动的缩影。内心波澜本属个人,但作者毫端的每一处使转,却总能激起观者的“回响”。因为其在笔墨擒纵、意绪表达与观者视觉经验之间,已经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江山秋林·2021年·26.8cm×17.2cm
绿树村边舍·2021年·17.3cm×23.5cm
依亭观春山·2021年·23cm×37.7cm
若目光凝注,那画幅上的形象,又仿佛是心理现象中突然出现的异常。这种异常倘以艺术理性加以解析,就会窥见其笔墨萃取的脉络及生活体察的累积。它们在显现岁月底蕴的同时,还表现出对空间转换力的敏锐感知。那笔触令作品与大自然的律动基调两相汇合,生成率真的形象,而形象的自由又似乎对人们潜意识中淤积的压抑,予以温和地嘲笑。
临江小镇·2021年·18cm×26.8cm
静泊图·2012年·28.8cm×34.4cm
有笔墨经验的观者或许还会发现,眼前的山水作品并不限于既有法式。卓越的创作者知道,谙熟技艺的同时还必须伴随同等程度的忘记技艺,这种“无技艺”或“由熟返生”的状态并不等于空疏,而是经千锤百炼,艰难超越技艺之后的简捷率性。正是通过恰当地舍弃技艺,其作品的每时每刻才处于一种纯粹的开端,避坠陈窠,直抵心手相应的自由。
柳荫掩轻舟 2021年 34.6×18cm
刘朴先生是笔墨长廊中孤寂的探寻者,他似乎一直处于对形象新颖性的忘我陶醉之中。其优雅的笔墨片段,组成了一个个新奇的绘画空间,这个空间是由生命经历的单纯冲动穿越并编织而成的。它激发想象力,仿佛要置换观者的神经纤维,给世界另一种美的秩序。
秋染蜀山·2020年·22cm×23.4cm
秋江·2019年·25.3cm×15.1cm
批评家通常是苛刻的读者,但面对如此内涵丰富却又“惜墨如金”的画作,自不免生出仰慕的冲动,此时读画情绪自然成了画画快乐的反射,正所谓“两相遇见,一笑会心”。不知读者会否亦生同感?
南行山路·2015年·21.3cm×17.3cm
秋山静逸·2021年·19.8cm×21.6cm
现代生活摇曳多姿,以至人们失却往日宁静而浑然不觉,好在激荡喧嚣的岁月,并未彻底蚀解人们回归本真的愿望。
岷江侧畔的“兴城人居”,不单是人群宜居的理想聚落,其拓展的美学空间,也是三五好友相约品茗的休闲之所,或步入艺苑的通幽之径。
秋时山晓 2012年 29.6×18cm
山间精舍·2015年·18cm×18.4cm
手拙归田园·2018年·25.6cm×28.5cm
人居营造空间的舒适,艺术寻索心灵的自由。青城本人间的仙境,艺术乃逍遥的彼岸。观者或可藉此重温“竹叶浅斟,梅花细嚼”的场景,彻底放逸心神,尽情领略时间悄然流布的光泽……
辛丑年暑月于七丈山房
蜀山清润·2021年·17.4cm×17.5cm
知名媒体人、艺术野疯狂创始人谢礼恒先生在刘朴先生小画幅山水作品展上的发言
发言·文·谢礼恒
各位艺术家,生活家们下午好,感谢刘老师给我这个机会在这里发言,刘老的这些作品,感觉熟悉而又陌生。熟悉的是这些山景水色都似曾相识,这似曾相识也是刘老师内心描绘的“度”的取舍,也就是虚实,真幻,必然与偶然,栖息与运动之间的程度的把握。而更多时候,这些山水之间,蕴藏的戏剧感是我一直感兴趣的:美的一个本体或本质,然而却没有将其发展为一个哲学问题,更确切地说,没有将理念从感性中分离出来,我们感兴趣的是,这些作品里的戏剧性,往往是带着那种可爱又可贵的偶然笔触,有些地方,甚至带着孩子一样的天真,涂抹,皴擦,以一种略显粗壮的方式,表达“山之得体也以位”、“山之荐灵也以神”,“山之变幻也以化”,“山之蒙养也以仁”,“山之纵横也以动”。
蜀乡闲时·2021年·18.5cm×13.5cm
松岭精舍·2021年·27.2cm×28.3cm
田园晚来秋·2003年·16.4cm×16.2cm
我经常在他描绘的草山,坡地,有着奇趣线条的林子里奔跑,那种新鲜的视觉体验发生在树叶直到草丛间,赋予所有风景以生气,却不为人轻易察觉。我总觉得这些画面局部里还藏着更多的“玩具”,在画作中,尤其是那些富于旋律感的笔触,有些让人想起某个清晨或黄昏,我的女儿拿着她的涂鸦兴奋地朝我奔跑过来的样子……看过了太多的画,相似的画面,相似的笔法,相似的色彩构成,眼睛越来越疲倦迷离,所以当这些彩色的奇妙冒险般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时,它们以发散的方式让自我流露出赋予事物以生气的底蕴,不限制,不确定。
温暖中的老屋· 2021年·34.8cm×16cm
武胜记行·2021年·25.2cm×34.7cm
西风袅袅秋·2021年·38.7cm×34.7cm
西岭苍逸·2019年·50.2cm×21.3cm
西岭老屋·2021年·16.8cm×20cm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山水画家不描绘一处呈现感知的风景,而是描绘所有风景在“地势”中运动的“张力”,那里蕴藏着一致性和活力的来源。于是确实必须考虑到我们的观看方式,传统又年轻的眼睛必然带来新的发现,不是单纯形式或颜色的新,而是“笔”和“墨”组成的一对,它们的互补性重新孕育出极性:它们愉快地相逢,又快乐地分开。就像孩子们的相逢与分开一样。
西岭人家·2021年·27.8cm×12.1cm
溪山雨后·2019年·34.3cm×21.7c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朴先生展览留影
刘 朴
本名刘国辉,1945年生,四川成都人。现为文化部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中国画学会会长,四川蜀山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河山画会成员,中国李可染画院终生院士,中国人民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诗书画院一级美术师。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